据了解,大直径轮圈是当前一个潮流,尤其是一些高配车型,喜欢用大轮圈来营造气势。大轮圈的扁平比一般较小,意味着胎壁会比较薄,在遭遇剧烈冲击时,爆胎风险将会加大。以我们长测车为例,去年就有雪铁龙C4L、凯迪拉克XTS遇过轮胎被当场报废的情况。如果爆胎发生在跑长途的时候,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足叫人绝望,高速上的“天价拖车”在新闻里已看得很多。除非每天只在家附近走,而且有家人能给你及时送备胎过来,否则拆掉备胎都是件风险很大的事情。
那么,小备胎呢?其尺寸规格要比原装轮胎小得多,宽度几乎就是“微面”的水平。虽然成本低是小备胎的一大优势,不过小备胎反而常出现在一些欧系豪车上,比如奥迪、奔驰几乎所有车型都是采用小备胎。早期其实大众也经常用小备胎,但后来为顺应国内“民意”而停止使用。至于欧系豪华车,哪怕部分车型已经国产,但本土化进程一般会较为缓慢,因而仍是小备胎“高发地”。
小备胎由于尺寸较窄,能有效增加后备箱的实用高度,另一个好处便是能减轻车重,以小幅降低油耗。不过,小备胎有一个最大弊端,就是速度等级较低,宽度非常窄,且左右车轮宽度不一,行驶速度一般不能超过80km/h,同时还得小心控制驾驶动作的幅度。
对于全尺寸备胎,要具体问题,具体分析。对于是否用全尺寸备胎的问题,不能一概而论。比如一些车的原装轮胎尺寸规格很高,配上全尺寸轮胎显然不现实。然后对于一些轮胎规格本就不高的车型来说,配上全尺寸备胎也不能算是什么特别“厚道”事情。全尺寸备胎做得最极致的,莫过于采用规格不低的备胎,然后还用上铝合金轮圈,以减少车尾负重,装上去后也不会像铁圈那么煞风景。
至于防爆胎,目前使用品牌不多,宝马算是最积极的一个。其实“防爆胎”是个误导人的名称,更准确的译名应该是“泄气保用轮胎”,就是采用了较坚硬的侧壁,轮胎哪怕被划破,也能用侧壁进行支撑。防爆胎其实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,除了能“消灭”占用空间的备胎外,在安全性方面也是大有裨益。当轮胎被划破时,防爆胎不会出现瞬间变瘪的情况,高速爆胎失控的几率能大大降低。除了售价较高外,防爆胎目前推广率低还因为其胎壁较硬,对舒适性会有较大的影响。客观来看,新技术都有其逐步完善的过程。